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工者有序一一夏布织造前工艺方向性特征探究

王 悦,何 酉,滕雅娟

摘要:中国传统苎麻织物,又称夏布,是麻织物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纺织品之一。传统夏布的特点在于使用苎麻天然长纤维手工绩接制纱所呈现出来的挺括、光泽、韧性等面料特性,而原料处理、绩麻制纱、整经上浆等一系列针对苎麻半脱胶长纤维进行处理的织造前工艺正是形成夏布面料特性的关键所在,并以方向性特征贯穿整个工艺过程。通过长时间的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考证,理清传统夏布织造前工艺与方向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成因,并通过手绘图解的方式,详细解读了夏布织造前工艺中方向性特征的原理和细节,以此提出夏布传承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为夏布工艺核心技术的保护及其他传统麻织物工艺的研究和复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夏布; 传统工艺; 织造前工艺; 方向性特征;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u87-SJxoEJu6LL9TJzd50n5M5Y1TqhhrE8gfR4weW-1PeFitZ0Fhxt8GwfKVtSR0AwFmJJYEMy2&uniplatform=NZKPT

 

 

精细夏布织造技艺还原的研究

廖江波,张炅灵

摘要:夏布本是适宜夏季穿着的高品质苎麻织物,这与现实中粗糙生涩的夏布难免有所出入。景德镇闲云夏布以民国时期的高精度夏布为标本,以民间原生苎麻为原料,采用古法脱胶与上浆,并沿用民间传统夏布腰机织造出超过160条的夏布,其与文献记载的高质量夏布取得物史互证的成立。精细夏布工艺还原的成功,再现了传统造物的生态智慧和匠心精神,展示了夏布的醇厚与美好,拓展了其应用空间。现代夏布质量的缺陷,与精细夏布织造成本昂贵及其应用空间狭窄有关。

关键词: 夏布织造;技艺还原;非遗;精细夏布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u87-SJxoEJu6LL9TJzd50n5M5Y1TqhhrE8gfR4weW-1G0LL4ht5689Y5QnXeE2mFl6HtPzdMQcJ&uniplatform=NZKPT

 

 

葛布制作工艺考辨一一以孔府旧藏本色葛袍布料为例探讨

马 伟,王舒情

摘要: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馆藏中有一件明代本色葛袍,葛袍由葛布制作,宽松透气。葛布,我国古人多于夏季穿着。葛布的生产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主要是用葛藤的纤维编织而成。葛布生产工艺基本可分为采葛、浸葛、煮葛、晒葛、绩葛、织葛,细葛布的生产工序可达数十道,在制作细节上也更为讲究。孔府旧藏本色葛袍所用的葛布为明代细葛布的代表。细葛布的生产工艺现主要见于古代史料中的零散记录,仅南方部分地区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生产。

关键词: 细葛布;生产工艺;本色葛袍;雷州葛布;明清时期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u87-SJxoEJu6LL9TJzd50n5M5Y1TqhhrE8gfR4weW-1VaewETEK5luZqj4ytUPIfn5sGAC-NDbE&uniplatform=NZKPT

 

 

畿辅织花遗韵:河北民间传统土布织造文化及典型技艺研究

刘立军,阴建华

摘要:从传统纺织文化、织造工艺出发探寻区域织造文化是振兴传统手工艺、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织造文化历史悠久,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造就了明以来畿辅之地特有的土布纺织文化艺术特征。土布纺织是河北织造史中重要的一页,呈现出特有的工艺特色,至今仍传承发展,深受百姓喜爱。采取历史考古、文献典籍、田野调查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河北土布织造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艺术特征,并从纺织专业角度对河北土布的组织结构和织造工艺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传统土布; 织造技艺; 文化; 河北;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u87-SJxoEJu6LL9TJzd50n5M5Y1TqhhrE8gfR4weW-1D8lRhHx3C5PNEXhY4SK3VaNpKJkdduII&uniplatform=NZKPT

 

 

从隆林壮族花肖布同类型纺织技艺看民族文化交融

陈 天,沈 蓓

摘要:花肖布是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革布乡壮族传统棉纺织面料的一种,因其纺织过程中产生的精密连续回形花纹而得名。文章通过对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花肖布非遗传承人的调查与访谈,了解其纺织技艺的相关情况,探究其纺织特点。在与同类型纺织品比较研究中,以历史追溯对比的方式,从纹样来源、图案构成、织机构造、纺织工艺等方面来看,花肖布、斗纹布、花椒布和回字纹布等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特征,既反映了不同民族共同的审美特征,也表明了共同的文化传承。

关键词: 花肖布;回形纹;纺织技艺;文化交融;广西隆林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u87-SJxoEJu6LL9TJzd50n5M5Y1TqhhrE8gfR4weW-1_kZigoSqx48k6cKcF0V5V6fNolIA5f4B&uniplatform=NZKPT

 

 

贵州亮布制作工艺研究

桑 童,潘梅

摘要:贵州是中国保留最多纺织非遗项目和品种的省份,其中的亮布是产于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的纺织面料。生产亮布的民族主要有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瑶族等。亮布的生产要经过织、染、上浆、捶捣等工序。亮布质地有棉布和丝绸两种,棉布又分平纹布和斜纹布。亮布的染色材料主要是靛蓝,上浆材料有牛皮胶、猪血、鸭蛋、魔竽、白芨、薯莨等。亮布加工工序复杂繁琐,品种丰富多样、面料闪光发亮、质地挺括耐磨,是贵州苗、布依、侗、水、瑶等民族极为喜爱的服装服饰及生活用品的制作材料,也是他们在各种人生礼仪中馈赠亲友的珍贵礼品。亮布具有结构紧密、质地挺括、颜色光亮、经磨耐用的特点,凝结了贵州部分民族的聪明才智。当今时代,亮布仍有审美和实用的价值,不仅亮布制作技艺需要依托人的传承才能实现文化续存,而且亮布自身也需要设计赋能融入现代时尚,才能在时代进程中更好地传承发展。

关键词: 亮布; 工艺; 传承; 贵州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u87-SJxoEJu6LL9TJzd50n5M5Y1TqhhrE8gfR4weW-1tj8w6oxvSwhcZ1UJCqiTMGHRSkDGzk7u&uniplatform=NZKPT

 


期刊名称: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办日期: 2001年

主管部门: 中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东华大学

刊期: 季刊

电话: 021-62379190,62373709

Email: xuebao@dhu.edu.cn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848/C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