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4 v.24 82-92
汉剧剧装蟒袍的虚拟仿真穿戴与AIGC设计应用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3年度IFA时尚艺术研究中心基金项目“汉剧传统戏衣技艺可视化数字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IFA-2023-01)
邮箱(Email):
DOI:
10.19883/j.1009-9034.2024.0374
中文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时尚艺术学院;
摘要(Abstract):
汉剧剧装是汉剧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该文以蟒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使用数字虚拟仿真技术对戏剧剧装穿戴规制的款式结构、纹样色彩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其目的在于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汉剧剧装进行恢复性研究,使其能规范并长久性保存,为中国戏曲文化语料库的建设提供源数据。通过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探索传承保护剧装新路径,并以蟒袍剧装中的穿戴结构纹样元素为例,利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进行创新实践,不断丰富汉剧剧装的文化内核,持续推动汉剧文化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AIGC;虚拟仿真;汉剧剧装;蟒袍;穿戴研究
111 | 0 | 32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参考文献
[1] 李海兵,罗双.论汉剧穿戴规制及其审美变迁[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2(2):108-113.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EB/OL].(2023-02-27)[2023-10-09].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3] 刘知明,孙晗,彭志军.AIGC视域下非遗文创产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包装工程,2024,45(S1):147-153;159.
[4] 贾玺增,张馨翌,于小利.人工智能生成式内容(AIGC)服装设计的定义、特点与协同创新[J/OL].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s://doi.org/10.19883/j.1009-9034.2024.0334.
[5] 陈昌凤,张梦.由数据决定?AIGC的价值观和伦理问题[J].新闻与写作,2023(4):15-23.
[6] 于家蓓,朱伟明.大数据驱动的生成式AI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Midjourney为例[J].丝绸,2024,61(9):20-27.
[7] 刘月美.中国昆曲衣箱[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8] 毕然,李薇.蟒袍“摆”的功能性与工艺造型演变[J].装饰,2018(6):118-120.
[9] 任婧媛.戏衣蟒袍的制作技艺及文化内涵研究[J].纺织报告,2021,40(8):110-111.
[10] 胡小燕.苏州传统剧装艺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2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EB/OL].(2023-02-27)[2023-10-09].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3] 刘知明,孙晗,彭志军.AIGC视域下非遗文创产品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包装工程,2024,45(S1):147-153;159.
[4] 贾玺增,张馨翌,于小利.人工智能生成式内容(AIGC)服装设计的定义、特点与协同创新[J/OL].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s://doi.org/10.19883/j.1009-9034.2024.0334.
[5] 陈昌凤,张梦.由数据决定?AIGC的价值观和伦理问题[J].新闻与写作,2023(4):15-23.
[6] 于家蓓,朱伟明.大数据驱动的生成式AI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Midjourney为例[J].丝绸,2024,61(9):20-27.
[7] 刘月美.中国昆曲衣箱[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8] 毕然,李薇.蟒袍“摆”的功能性与工艺造型演变[J].装饰,2018(6):118-120.
[9] 任婧媛.戏衣蟒袍的制作技艺及文化内涵研究[J].纺织报告,2021,40(8):110-111.
[10] 胡小燕.苏州传统剧装艺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20.
基本信息:
DOI:10.19883/j.1009-9034.2024.0374
中图分类号:TP18;TP391.9;J825
引用信息:
[1]李海兵,姜雨轩,喻世鹏.汉剧剧装蟒袍的虚拟仿真穿戴与AIGC设计应用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04):82-92.DOI:10.19883/j.1009-9034.2024.0374.
基金信息:
2023年度IFA时尚艺术研究中心基金项目“汉剧传统戏衣技艺可视化数字保护与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IFA-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