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5 01 v.25 116-122
从传统工艺到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赋能拓印的路径探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城乡融合区景观风貌设计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2BG117)
邮箱(Email):
DOI: 10.19883/j.1009-9034.2025.0010
中文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摘要(Abstract):

该文聚焦非遗拓印领域,深入探究在其从传统工艺向数字技术转型的进程中,数字技术的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这一古老技艺。通过系统分析传统拓印在传承、文物保护、传播及创新方面遭遇的困境,诸如传承人才短缺、对文物造成不可逆损害、受众范围狭窄、形式内容僵化等问题,阐述数字技术凭借创新性、融合性、高效性等新质特征,为非遗拓印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在实践层面,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优化拓印效果,数字拓片技术助力文物保护与研究,数字交互技术增强用户体验;在体系构建上,数字化记录与智能修复体系保障了文物与技艺的传承,创作融合数字艺术元素实现了跨界创新,沉浸式数字展示与传播平台提升了拓印的社会影响力。经烟霞洞碑刻、浯溪碑林等多个案例论证,数字技术赋能拓印成效斐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有望推动非遗拓印在现代社会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非遗拓印;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新质赋能;传统工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J].求知,2024(6):4-6.

[2] 国家图书馆.中国传拓技艺图典[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15.

[3] 窦淑梅.浅谈拓片技术及其制作方法[J].中原文物,2012(2):95-98.

[4] 孙红苑.中西方石刻文献传拓技艺探源 [J].美术学报,2023 (4):50-57.

[5] 朱晓丽,吴中福,李颖.数字拓片关键技术解析 [J].计算机科学,2010,37(4):285-288;298.

[6] 熊宇虹,何伟,舒明磊,等.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石刻书法拓印系统的设计[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0(6):46-51.

[7] 张文莉,周明玥,韩啸.碑林书法艺术情景体验的数字技术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20):276-282.

[8] 许欲晓.探索数字化技术传承和发展张氏摩崖石刻拓印[J].大众文艺,2012(17):54-55.

[9] 张文,刘渊,张文莉.基于交互叙事理论的焦山碑刻数字文化传播设计 [J].包装工程,2020,41(16):188-192;204.

基本信息:

DOI:10.19883/j.1009-9034.2025.0010

中图分类号:TP399;J50-05

引用信息:

[1]颜有为,李永昌.从传统工艺到数字技术:新质生产力赋能拓印的路径探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25(01):116-122.DOI:10.19883/j.1009-9034.2025.0010.

基金信息: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城乡融合区景观风貌设计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2BG117)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