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09, 04, v.9 265-269
推巨石上山的西绪弗斯——《金色笔记》主题解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当代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是一本有争议的小说。该小说的评论中最令莱辛遗憾的是一些评论家忽略或曲解了这部小说极具特色的结构布局所带来的审美效果以及它所竭力展示的内在主题。针对于此,文章从莱辛在书中戏仿的神话西绪弗斯神话入手,分析出了《金色笔记》的结构、内容和人物姓名的重复、交叠都同西绪弗斯周而复始推动巨石的神话相吻合。据此,文章的结论是:《金色笔记》是一部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着高度统一性的作品,而莱辛借助此种独特的方法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生活(形式)本身可以是支离破碎的,是悲剧性的重复,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像西绪弗斯那样,不停止地同命运抗争。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Doris Lessing.Preface to The Golden Note-book[A].A Small Personal Voice[M].Paul Schlueter(ed.).New York:Vintage Books,1975:4.

[2]Gayle Greene.Doris Lessing:The Poetics of Change[M].An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94—98.

[3]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6.

[4]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M].陈才宇,刘新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格非.小说叙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6.

[6]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M].刘超之,艾英,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75.

[7]孙彤.在分裂的边缘处前行——《金色笔记》印象[J].金蔷薇高地,2008,(7):61—63.

[8]张晓红,宋阳明,李立锁.《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2):24—26.

[9]张友燕.“存在性”困境和“自由女性”——多丽丝.莱莘《金色笔记》解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1):61—63.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I561.074

引用信息:

[1]边克攀.推巨石上山的西绪弗斯——《金色笔记》主题解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04):265-269.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