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4 v.24 40-46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理论透视与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防大学计划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专业学术综述研究”(项目编号:2024TJ32YC0016)阶段成果
邮箱(Email):
DOI:
10.19883/j.1009-9034.2024.0245
中文作者单位: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形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和实践,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培育和淬炼,不仅体现着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而且因为拥有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滋养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质。深度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在审视“文化现代性”的转型发展中研析其生成逻辑,在把握“文化独特性”的内在要求中建构其主要意涵,进而有助于在遵循“两个结合”内在机理尤其是“文化成长性”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探寻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培塑的实践要求。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生成逻辑;主要意涵;文化独特性;两个结合
148 | 0 | 22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参考文献
[1]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5.
[2] 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M].任晓,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30.
[3] 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9.
[4]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
[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1).
[6]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22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94.
[1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1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7.
[1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13] 贝克,吉登斯,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M].赵文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5.
[14] 奥格登,等.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22.
[15] 习近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求是,2023(20):7.
[16] 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32-33.
[17] 燕继荣.发展政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2.
[18]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
[19] 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N].人民日报,2023-12-30(1).
(1)比如有的研究者就注意到现代化对文化造成的冲击,认为“现代化为了追求大量生产、物质幸福和大众社会,反而牺牲了人文精神、人情和精神价值”。参见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2] 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M].任晓,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30.
[3] 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9.
[4]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
[5]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1).
[6] 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22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4.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94.
[1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1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7.
[1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13] 贝克,吉登斯,拉什.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M].赵文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5.
[14] 奥格登,等.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22.
[15] 习近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J].求是,2023(20):7.
[16] 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32-33.
[17] 燕继荣.发展政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2.
[18]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
[19] 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N].人民日报,2023-12-30(1).
(1)比如有的研究者就注意到现代化对文化造成的冲击,认为“现代化为了追求大量生产、物质幸福和大众社会,反而牺牲了人文精神、人情和精神价值”。参见陈鸿瑜:《政治发展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基本信息:
DOI:10.19883/j.1009-9034.2024.0245
中图分类号:G122;D61
引用信息:
[1]苏阳,陈鑫.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理论透视与实践路径[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04):40-46.DOI:10.19883/j.1009-9034.2024.0245.
基金信息:
国防大学计划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专业学术综述研究”(项目编号:2024TJ32YC0016)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