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时代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历史使命,其中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程度。因而对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价值意义维度,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拓领域、强法治、育新人”的价值意蕴;从理论意义维度,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构成要素,形成大学生法治素养构成要素的理论模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构成要素包括法治知识、法治思维、法治能力和法治信仰。法治知识是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知识要素,法治思维是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逻辑要素,法治能力是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实践要素,法治信仰是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精神要素。从实践意义维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生成机制以促进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全面生成。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生成机制包括以系统法治教育、大学生自我法治教育和社会普法教育为内容的教育生成机制,由以现实利益为动力的利益保障生成机制、以全面依法治国为目标的制度保障生成机制和以法治权威为素养的信仰保障生成机制构成的大学生法治素养保障生成机制。
99 | 0 | 2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2] 张良.核心素养的生成:以知识观重建为路径[J].教育研究,2019(9):65-70.
[3] 蔡清田.素养课程改革的DNA[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4] 崔允漷.素养与知识、技能、能力的区别[J].基础教育课程,2018(3):16-17.
[5] 王春阳,王后雄.指向核心素养的高阶思维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6):1-5.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6.
基本信息:
DOI:10.19883/j.1009-9034.2024.0127
中图分类号:G642;D920.0
引用信息:
[1]李敏.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价值意蕴、构成要素和生成机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04):134-140.DOI:10.19883/j.1009-9034.2024.0127.
基金信息: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逻辑及其历史超越研究”(项目编号:20BKS092)的阶段性成果; 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研一般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C2022300)的阶段性成果